老大的系列採訪企劃,寫在文章之前

因為電視台採訪,參訪了趟好久沒去的染整廠,老大仔細的介紹每個流程,在諾大的廠房裡奔走,就像是自己家的後陽台,腳步快速,意氣風發,廠裡還有很多前輩記得 #黑獅老大,在廠內遇到相識20年的好兄弟,這似乎是第一次合照吧!以前工作忙碌,也沒有拍照留念的概念,這都是紡織業一起走過最好時代的朋友,大家從年輕到老,轉眼間也成為含飴弄孫的阿公字輩。

談笑風生,行程結束後我敲碗著老大,你分享一點經驗,服飾紡織從前的歷程,很需要被留下,想為老大紡織30年的經驗裡多留下些什麼,為這些努力的身影,紀錄下傳奇有趣的故事。

採訪/李婉婷

八零年代,台灣紡織流行一句話:「想要開賓士,就來去賣布。」(下為示意圖,圖片來源Pinterest)

 

 

可見產業的輝煌,不過,如願當上老闆的老大,才真正體會到老闆不好做;從三個人、一張桌起家,沒有人脈、沒有名聲、沒有訂單下,他卻靠著米酒、威士比、和下酒菜,讓黑獅從國內紅到國外去!

(上篇請見:世代務農,不拿鋤頭改當生意人,「老大」許志榮的Chill哲學)

 

我不在工廠,就是在往工廠的路上

起剛創業的頭一年,老大苦笑道:「那時候真的很慘,碰了一鼻子灰。」

當時客源幾乎與前東家重疊,面對同業殺價競爭的窘境,公司一張訂單也沒有,有一回,好不容易接了一筆生意,結果,貨源都被同行通通包走,「我後來真的是硬著頭皮,去跟前老闆買。」老大認為做生意講誠信,答應了就得負責到底,即使接單倒賠、做白工,也要準時交貨!第一年創業失利的經驗,讓他意識到,在以賣方為主的紡織市場,誰能先一步掌握布源就是贏家,但是,在那個沒有手機、網路的時代,情報怎麼來?老大分享,以前報紙、傳真機的時候,誰有賣這個布、誰有做那個布,都要自己去問、去打聽,通常為了一塊客人需要的樣布,一台車開出去,都要跑一整天找,還不一定找得到

 

 

而小道消息最多的地方就屬染整廠、織布廠了,只要與布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匯集於此,「所以常常,如果我不在染整、織布廠,就是在往工廠的路上,而且還要有一套(米酒+威士比+滷味)。」他打趣著,在趕布、等布、對色,不論有事、沒事,老大總是拎著一手米酒和威士比,提著大包小包下酒菜,和工廠師傅們抬槓(kai gun)、喝酒、搏感情,順便蒐集市場情報,也因此,許多生意、合作廠商都是靠著人與人的交流而牽成。

 

冒著被搶風險,口袋塞滿百萬現金

 

不同一般工業用布,黑獅專營各式花邊布,蕾絲布料專業門檻高、市場區隔性大,所以賣的人相對少、利潤高,老大憑著誠信與品質,在經濟起飛的推波助瀾下,訂單更是一張接一張,不過,紡織布市的興衰,如同風水一般,總會輪流起落,他說,早期北部布市的興盛在台北南京西路一帶,聚集許多外省人開的布行,接著,市場便轉移至中華路一帶,以前多半是做華麗的舞台裝,才又到今日有名的永樂市場,市場當時天天燈火通明、客人絡繹不絕,甚至漸漸有外國客戶進場,後來,成衣的大地盤就轉到五分埔。當時的五分埔除了成衣是大宗,也賣領帶、蕾絲、布料、小吃…等,什麼都有,每天下午三點開市後,便一路熱鬧到天光,因為物美價廉的優勢,黑獅很快便打進五分埔,布量供應越做越大、種類越多元,老大回憶道:當時最開心又害怕的是收貨款,最早時候都給現金,店家白天睡覺、晚上做生意,每次收款都在半夜三、四點,常常就穿著雨衣、騎著機車去,回來時,一百多萬的現金塞滿衣服口袋,好高興喔!又好怕被人搶劫。

 

後記

聽著老大回味過往國內紡織的榮景,現在聽來都好不可思議!有趣的事不只如此,被人封為「花邊界萬客隆」的黑獅,就連外國人也搶著要布,甚至有客人遠從南非憑著一只吊卡千里尋「獅」?!……本文未完待續。